“在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期間,發(fā)電煤耗248.86g/kWh、供電煤耗258.72g/kWh、全廠熱效率49.4%,廠用電率3.88%。” 這一串數字讓由中國能建東北院(以下簡稱“東北院”)設計的——世界首座六缸六排汽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百萬千瓦燃煤機組成為世界
“不知道還能撐多久。”近日,談及增量配網改革的前景,很多增量配網業(yè)主向記者大倒苦水。 電網由輸電線路和配電線路組成,前者是將電能從發(fā)電側輸送至變電站,相當于“動脈血管”,后者將電能從變電站輸送至用戶端,類似“
近些年,寧夏始終身陷一個困局。 自2012年成為全國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以來,風電、光伏等新能源在寧夏迅速發(fā)展,但并網消納矛盾日漸突出。最嚴重時,寧夏被國家能源局列為風電開發(fā)建設紅色預警區域,不得核準建設新的風電項目。
電力缺口僅是表面,對比年初,近期的限電在影響范圍和成因上,好像都更加復雜。首先從產業(yè)鏈角度來看,煤炭價格影響終端了電力企業(yè)的利潤情況,煤炭作為當前國內發(fā)電的主力,其價格牽動著整個產業(yè)鏈,煤